top of page
作家相片Keno Tung

S2-6_Keno:從工匠層次變成藝術家的秘密(下)

已更新:2020年6月25日




如何不為賺錢而工作、也不盲目只為自己的興趣而活?把自己當成人體公司一樣設計自己存在的意義,真正去感受「活著」吧!

試試看用聽的:

Spotify: Link

Youtube: Link

Apple Podcasts: Link

Google Podcasts: Link

RadioPublic: Link



生命中的最大意義,聽起來好像很虛無縹緲?的確,我們既不是佛祖也不是總統,有時候真的不知道這麼渺小的自己,除了賺錢溫飽以外,人生還能有什麼偉大意義呢?


不如我們現在就先把自己當作成一個靈魂的狀態,拿掉自己所有性別、角色跟社會上的頭銜地位,就單純的看著自己這個肉體的存在,自己每天從這裡去到那裡,每天又重新從夢裡醒來,直到時間突然就過了、死亡來了、眼前的你以為你擁有的一切都消失、都只剩一個記憶了的時候,我們內心其實也都知道,這輩子人生的重點從來都不是來賺錢跟花錢的對吧?就算是連那些真的很執著自己可以賺多少錢的人,也常常在突然間生重病後或是邁入年老之際後開始覺得錢似乎已經沒有那麼重要了。反觀自己這麼多年來為了賺錢而糟蹋過的人、這期間因為利益而去失去的朋友等等也是會覺得很可惜的。


那麼,如果賺錢不是重點,身為人類、每天都需要錢來吃飯生活的我們,到底人生應該要怎麼樣才能找到意義呢?


我認為這個答案就是,去學習藝術家那種「為了分享感動而創作的精神」。努力鑽研在如何讓別人可以感受到你最初的感動,從這個角度上去提升自己的專業,把「為了賺錢而工作」的心態,換成「為了分享自己的快樂而工作」。這個時候,錢就會回到它當初被設計出來的初衷。因為錢,是為了拿來交換不同等值的價值而存在的,錢不應該用來消除恐懼、也不應該是累積貪婪的象徵。


「為了分享自己的快樂而工作」這是一個聽起來很理想、也好像大家似乎都知道的事對吧?


「做自己喜歡的事就能賺錢」一直是所有人的夢想,我也不例外。我曾經就是抱著這樣的理想來紐約學習當代藝術的。但是學著學著,我慢慢發現在這個理想裡,其實有一個很大的陷阱,會讓我們以為自己已經往正確的方向走去,卻又還是跟那些「為了錢而工作的人」困在一樣類似的執著裡,分別在不同的極端中打轉、繞不出去。


一個極端是,拼命為了賺到錢而努力服務所有人的需求,等到真的賺到錢後才開始去想自己喜歡什麼事。而另一個極端則是,只為自己喜歡的事而做事,以為拼命的做自己,就能被看見然後賺大錢。


拿過去的我來說,我認為在紐約從事藝術創作有一個成熟的市場,只要我持續創作下去,有一天我一定能靠這個賺錢。所有我對工作的想法就是,感覺有喜歡的事就去做,今天玩這個點子,明天換另一個點子。這種只要隨著感覺走、什麼都不管的生活感覺特別自由、非常無拘無束,果然是個藝術家呀。於是就這樣,我創作的很快樂,每天也都很認真忙這忙那。一直到我們這個藝術學校安排那些在藝術領域裡獲得很大商業成就的藝術家們,來給我們一對一拜訪的時候,我才發現原來自己太天真了。我發現,原來這些成功的藝術家們不像我以前所想的那樣,有著一頭亂髮、生活作息顛倒、有事沒事到處跑來跑去做一些神秘的事。相反的,他們更像是一個清楚明瞭的企業家,他們清楚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自己作品的市場和價值在哪裡。


雖然一樣都是做著自己喜歡的事,但實際上他們把這一切當成一個嚴謹生意在經營著。他們可以告訴你所有關於作品的細節、比如說選這個這些材料創作的原因。所以我常常聽到藝術家說,「喔!這個毛線是我費盡千辛萬苦,從墨西哥的某某村莊運過來的」「喔,這些泥土作品,是從我波多黎各老家的那個農場找來的。」那麼如果你說,還是有那有些完全靠直覺創作的藝術家呢?你如果問他她們的作品是關於什麼?事實是,他們就算無法解釋自己選擇這麼做的原因,也還是會清楚知道自己是為了營造什麼樣的情緒氛圍而創作。藝術家們在有了這些「清楚」之後,最後一步,才是透過他們實驗多年的各種敘述技巧和專業,讓觀眾可以不必問問題就感覺到藝術家想表達的內容。於是我這時候才明白,哦!一個成功的藝術家是非常了解自己,同時也很了解觀眾是如何看待他們的作品的。也就是說,如果在我沒有透徹的覺察和分析自己之前,那些我有點興趣想去做的事,有時候很可能只是三分鐘熱度而已。


那麼我們到底要如何從自己在做的事裡面,去清楚自己究竟在為什麼而做呢?


我常常和其他藝術家進行一個有趣的練習。這個練習就是,在自己所有做出來的作品裡,或是你的工作的行為模式裡,找出一個共同點。想像是給它們找hashtag、找出可能用來形容它們的形容詞。比如說:神秘的、酷的、工整的、明亮的、電影感的等等等的等。試著去發現自己有意無意創作出來的東西,給人什麼感受。


再來,一樣用hashtag的方式去形容自己,問問自己做這件事的時候又是什麼感覺?比如,在我的聲音影像作品裡,我就有一種,想把不起眼的事變成充滿意義的感覺,或是把無聊的事變有趣的感覺。這個感覺因此讓我知道,今天我就算不是一個藝術家,我也會對那種充滿新鮮、有趣、常常變動的工作類型感興趣。


同樣的概念也可以放在了解自己身上,我們可以給自己做個hashtag的分析,把對自己的形容詞都寫下來,並且搜集別人給你的形容詞,經過交叉比對找出重疊的部分,你就會知道自己可以輕鬆不費力的表現出哪一種人格特質,而這樣的人格特質可以吸引什麼樣的群眾。在這個過程裡,我們很容易會發現了很多自己不知道的特質和那些自己以為很簡單,別人卻覺得很困難的事。尤其是當我發現自己好像特別高頻率的做什麼事情時,也會開始使我思考自己這麼做的原因。而且我們常常會發現,這些原因就是因為自己也從裡面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快樂或是釋放。


如果你也有過創業的經驗,應該會知道或是聽說,一個公司如果要發展的長久,合夥人就必須一起討論出三個重點,這三個重點在英文裡分別是Mission, Vision和Value。在中文裡,為了方便理解,我想把他們翻譯成,理念、展望和價值。


首先,理念就是你創業的這個行為是為了要解決什麼樣的問題,又或是想要帶來什麼樣的奉獻。展望則是是你想像如果這樣的理念被實行得很成功,這個世界會因為你的奉獻變得如何。最後,價值是你的公司,或是你這個人本身能夠帶來的效益,可能是你會的事情,或是你的背景、人脈等等。而Mission , Vision and Value不只適用在公司或組織也可以套用在任何行業的個人身上,只要你能清楚的瞭解了自己、知道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容器,可以變出什麼樣的東西,你就可以把自己當成一個人體公司來規劃。


拿我自己說,作為一個聲音影像藝術家,我的理念是「透過作品去發現生活中平凡的一切景象都不只是表面上看到的那樣,萬事萬物都能帶來啟發」。再來,我的展望是「希望觀看了我的作品的人,可以從生活中的瑣事找到大道理,化解自己的煩惱」。最後,我的作品價值是:「用影像和聲音的技術,把所有不具意義的日常畫面配上聲音的故事,變成一個充滿寓意的影像作品,讓觀眾願意停下來思考」這就是以一個藝術家的身份來說,我的Mission, Vision和Value。


那麼作為一個從事非藝術領域的個人,不管你是廚師、律師、上班族什麼都好,是不是也可以開始把自己內心那些理念、展望和價值都挖出來,替自己找到自己的生命藍圖呢?畢竟連如此抽象的藝術內容都可以被清楚的表達,更何況是那些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產品或服務了對吧?


在尋找自這三個要素之前,其實就是一個解自己與向外追尋、嘗試和修正的旅程。只有在展開行動後,人才會發現自己好像有這個能力、好像對那個議題有感覺。它們會不斷像雨後春筍一樣不停冒出來,有些冒出來一點點的頭,又被蓋下去,因此你也在不斷的修正、不斷像更新自己的最新感情狀態一樣,一直去變動它們,確保自己正在正確又精準的方向裡前進。為什麼說是要「正確」又「精準」呢?有時候,我們自己會認為自己正走向一個正確的大方向,比方說你是一個對於「環保」或是「節能」的議題很有熱情的人。但是只要在你的理念裡用一兩個不同的字去定義環保或節能,你就很可能會將自己從一個「身體力行從事環保的人」變成一個「分析研究環保價值」的學者。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大企業或組織光是在開會討論換掉Mission裡一個字都可能會花上一整個月的時間去思考。因為一個單單換字的變動都會牽動公司各個部門的業務內容和資源分配。比方說,一個醫院的理念如果是「提供病人最好的照顧」,那麼醫院將會把成本花在醫療設備、醫療研究等等項目,每當病人一被送進急診室,就會馬上以最快速的步驟進行治療,但可能卻忽略了陪同的家屬們也需要受到照顧,那些焦急的家屬可能會在急診室外徘徊,不斷打擾其他正在執勤的醫生護士們。那麼如果這個醫院的理念從「提供病人最好的照顧」換成「提供病人及家屬最好的就醫經驗」,即便只是短短幾個字的不同,在各個部分執行裡面的過程裡我們就會看到成本被花在協助家屬了解病患病情狀況,或是提供休息、提供協助的服務上了。這就是為什麼理念需要更精準的實現。


最後,關於理念,我非常推薦大家去閱讀章成老師的「理念崛起」這本書。這是一本告訴你未來的所有成功,不是取決於你的夢想,而是你對於任何事情的理念。從有理念的政治家、有理念的創業家、有理念的教育者,甚至到是有理念的小吃攤販,都是真正那些可以讓自己與他人越來越豐盛的人。



71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